在中国高校版图中,有一所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大学,她以异地办学的方式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众多神奇的传说。她,就是矗立于渭水之滨古都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58年专门为西藏在内地集中培训干部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始走上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发展的轨迹,至今已发展成为文理并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现代民族高等学府。
① 学成毕业,放飞梦想。
在西藏高原,办在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现代传奇。西藏民族学院的毕业生遍布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的党政领导干部中约1/3,西藏地厅级领导干部和教科文卫战线的专业技术骨干中约1/2是西藏民族学院的毕业生,祖孙三代人都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的家庭在西藏屡见不鲜。55年以来,西藏民院人发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民院精神,以“西藏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西藏民族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西藏什么时候需要,西藏民族学院就什么时候输送”的使命感和胸怀,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一切从西藏实际和需要出发,为西藏输送了5万多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和西藏培养出了巴桑、白玛赤林、洛桑江村、肖怀远、吴英杰等为代表的3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以及著名作家丹增、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在西藏高等教育乃至于整个中国民族高教的家族谱系中,西藏民族学院自有她作为一个现代传奇的个性内涵和鲜明特色,创造出了一些具有标本意义的办学模式和成功经验。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她成功探索了一套德育为先,专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民族高教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学校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基于各族大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而创新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教学中效果明显,并逐渐推广至部分专业课教学中,是符合民族高校实际的创新。另一方面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特别是近年来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唯物论、无神论)、西藏区情教育和“老西藏精神”教育,成为各族学生政治素质过硬的基本保证,也因此西藏民族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年成功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民族高校。
② 校园里的少数民族学子。
以民族团结教育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浸润作用,也是西藏民院的一个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学校是全国唯一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高校,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来自全国16个省区,包括27个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50%以上。从这里毕业的各族学子留恋母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喜爱她富有民族特色和魅力的校园文化。每年3月被设为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启动富有西藏地域特色的“春之华 秋之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以“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各族学生可以选择参与数十场各类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贯穿整个三月,延续到春季学期,甚至延展到全年,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各族学子在氛围中受到感染和浸润,增加了了解,升华了友情,加强了团结,也提升了素质,增长了才干。
“6+1”团队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签字仪式。
这一传奇最生动的章节,就是“特色名校”——以藏学和民族学作为全院科学研究的特色品牌和学术优势,带动整个学科发展。学校的一批优秀专家学者长期耕耘在西藏体育史、西藏新闻传播史、西藏经济史、西藏高等教育、藏传佛教研究、西藏当代文学、西藏民俗文化等藏学研究领域,在民族理论和政策、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西藏审美文化、门巴族珞巴族文化、藏文报刊发展等方向多有建树,填补了诸多学术研究的空白,有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藏学研究重镇和西藏民族文化研究重要基地。近5年以来,以藏学和民族学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立项获批41项。现有的4个硕士一级学科和17个硕士二级学科中,均设置了“藏”字头和“民”字头的研究方向,学校出版的学术刊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是“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其中“藏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名栏。图书馆以民族学和藏学文献为特色馆藏,建有“藏学文献情报资料中心”,自建“藏学专题数据库”、“藏学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特色资源数据库。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为藏学、民族学等特色学科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② 西藏民族学院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这一传奇的诞生,与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与全国人民的支援不可分割。1957年,邓小平明确指示“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为西藏民族学院创办指明了方向。1997年,李岚清题赠“提高民族素质,走科教兴藏之路,把西藏建设成为祖国的高原明珠”,极大鼓舞了民院人的热情。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祝贺西藏民族学院建校五十周年,在贺信中高度概括和肯定了学院建校50年来,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学院“更好地发挥西藏干部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园景色。
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也是促生这个现代传奇的另一源头活水。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先后有黑龙江、陕西、上海、浙江等省市及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近二十所国内名校对口支援,为西藏民院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2008年开始的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合作,以及2009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西藏民族学院协议的签订,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发展又提供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之“服装秀”。
续写传奇,是西藏民族学院人追逐的共同梦想。2010年,学校在规划“十二五”发展蓝图时,提出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型综合性西藏民族大学”的目标。当下,学校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历史跃升的重大背景,着重解决学校办学与西藏社会需要之间的适应性问题,鲜明提出走内涵发展之路,成功实现着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由教学型到教学科研型转变、由文科单极突进到文理并重的战略跃进,在挑战和机遇中华丽转身,朝着西藏一流综合大学的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