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扎根乃东,我的第二故乡
彭胜菊 陈晓西

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口甘肃口音,是西藏山南瑞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文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承载着用爱抒写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篇章。

融入乃东 与家人安居乐业

马文军,1985年出生于甘肃临夏,受父辈们的影响,对西藏有着不一样的情感。2001年,他来到西藏打拼,当过餐厅服务员、跑过运输、收过羊皮……那段艰苦的岁月让他收获颇丰,并和很多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是2003年寒冬里的一天,马文军骑着摩托车只身来到山南市曲松县罗布莎村二组收羊皮,雪深路滑,摩托车打滑侧翻,他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腿部受伤无法动弹。就在他疼痛、寒冷缠身之际,路过此地的村民罗布群培把他背回了家。到家后的罗布群培拿了自己的新衣服给他换上,并为他煮了鸡蛋、泡了一碗方便面。“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碗方便面。”马文军回忆道。

那天晚上,热情的罗布群培专门铺上了干净的羊毛被供他休息。第二天清晨马文军醒来之时,新毛巾、新脸盆便已经放在了房间门口……即使时隔多年,回忆起那一幕幕,马文军的心里依旧觉得温暖。

此后,马文军便一直留在了西藏。他一边努力创业,一边认真学习研究企业管理、销售运营管理、金融管理等相关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4年8月注册成立了山南瑞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他把藏族同胞当成自己的亲人,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马文军时常说,他和家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乃东,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热爱乃东 为建设美丽西藏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3年,马文军瞄准了苗圃种植的商机,拿出所有积蓄,并贷款30万元在山南市扎囊县办起了苗圃基地。资金不足、人手不够,马文军就自己一个人带着临时雇佣的几个工人一起干。那时的他一点种植经验都没有,但他用心钻研,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财务、司机、管理员……公司的活他都干。

2015年,雅鲁藏布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推进力度持续加强,马文军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2017年,他又向防沙治沙、园林建设方面进军。目前,马文军的公司已经参与山南市乃东区、扎囊县和日喀则市江孜县植树造林十多万株,防沙治沙、封山育林、退化草原综合治理面积达十几万亩。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鼓了群众腰包。据介绍,自公司成立以来,通过项目建设,已带动群众增收5000余万元。

回馈乃东 用心用情践行民族团结

“身处民族地区,要多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事情。”这是父辈给马文军的忠告,也是这些年马文军一直在做的事。

2022年8月,山南疫情发生后,马文军积极响应乃东区委、区政府号召,投身抗疫行动之中。他以甘肃临夏州政协常委的身份,向甘肃临夏州政协递交了物资援助提案,为西藏自治区争取到了价值1280万元的26车支援物资。同时,马文军所在的山南瑞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捐赠了价值180余万元的5车抗疫物资。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他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以最快速度把物资分发到群众手中,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马文军的善举深深感动着身边的各族群众,他的志愿小分队从开始的几个人,到最后发展到了43个人。

疫情结束后,马文军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仍旧为民族团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藏历新年期间,马文军所在的公司前往山南市乃东区多颇章乡嘎东团结新村开展节前慰问活动,为群众送去了面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向该村患病村民次仁旺姆捐赠了50000元的医疗救助金。

2023年4月,公司又无偿捐资300万元携手乃东区泽当街道办及鲁琼社区分三年建设500亩“民族团结同心林”。马文军和乃东区各族干部群众在项目点种植了100亩树苗,如今这片位于乃东雅江河畔的“同心林”已初具雏形。

像马文军一样践行民族团结的生动画面,每天都在乃东区上演。“推进‘民族团结同心林’建设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生动实践,”马文军承诺,“我们将扎实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希望来年绿树成荫时,我们能够相聚在此,共话民族团结之情,共享绿色生态之美。”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