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跨越乃堆拉山


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准备进入西藏的印度边民等待办理手续时展示旅行证件。

从马帮时代到现代商铺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这里距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这里曾经是中印主要陆路贸易通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一位见证了乃堆拉山口贸易往来不同时期的次仁旺堆老人回忆道:“48年前,12岁的我和父亲牵着马队,走一天一夜的路赶到乃堆拉山口,把靠马驮来的奶茶、白菜卖给印度边民,再从他们手中买回大米、盐巴、青油等。那时从亚东到乃堆拉山口还没有公路。”2006年7月6日中印边贸再次开通之时,次仁旺堆老人还在做生意,但不再像从前那样辛苦地来回奔波了,他已经在仁青岗边贸市场拥有了一间商铺。

  亚东,藏语意为“急流的深谷”。作为西藏重要边境县之一,亚东的东、南、西三面分别与不丹、印度接壤,全县共有通外山口43处。乃堆拉山口是中印之间进出口的主要通道。

  据历史学家介绍,来自中国内地的商贾自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与中亚、西亚和南亚通商。18世纪,印度加尔各答成为国际型港口。其活跃的贸易活动翻越了乃堆拉山口,辐射到西藏地区,20世纪初经乃堆拉山口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了上亿银元,占当时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1947年印度独立后,乃堆拉山口的边境贸易飞速发展。10年后,就有超过1000头骡子和700多人每天往返在这条道路上。那时,印度主要出口到西藏的是衣物、烟草、肥皂、劳力士手表甚至是分解的汽车。印度主要从西藏进口羊毛、动物皮革、牦牛尾巴等货物,以及换回的成袋中国银元。


从1962年开始亚东国际邮政一只开通至今。拉萨海关提供

  1962年5月6日,中国政府正式成立亚东海关,同年10月,由于中印关系恶化,亚东海关被迫关闭。中印边境贸易基本停顿。只有邮政车被允许每周通过一次。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双方边民间仍然有小量的民间贸易往来。亚东县街头至今有一家已经开了8年之久的专卖印度、不丹和尼泊尔商品的商店—“多种食品商店”。

  中印双方此次开通边贸以后都在各自境内分别设置了交易市场。中方仁青岗边贸市场,位于乃堆拉山口东北方向约16公里处,印方的昌古市场位于乃堆拉山口下6公里处。有趣的是双方设置的市场名不符实。仁青岗市场不在仁青岗,昌古市场也不在昌古。有分析说,昌古依然是个军事重地,怎么可能把市场设在那里呢?

漫长的解冻期


2006年7月6日,西藏亚东县商人尼玛次仁(左)和前来中国西藏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做生意的印度商人握手问候。

  中印贸易近年来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去年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预计今年可达到200亿美元。目前中印贸易90%以上通过海运,要跨越4400公里的距离。乃堆拉山口贸易通道开通后,西藏货物经亚东至加尔各答等印度洋港口的距离就可缩短到约1200公里。

  1988年12月,印度前总理拉·甘地访华,两国签署《关于恢复边境贸易议定书》,标志着一度中断的中印边境贸易开始解冻。1991年2月两国签署《备忘录》中就有要恢复的边贸内容。1992年两国签署《关于海关规则,银行协议等边境贸易事宜议定书》。同年7月1日又签署《关于边境贸易出入境手续议定书》。至此,中断了30年的中印边贸终于得以恢复。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依访华,两国签署《关于扩大边境贸易的详解备忘录》,双方同意通过乃堆拉山口开展边境贸易。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阐述了将来划定边界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等。2006年6月18日中印两国官员在拉萨举行会谈,会后签署的会谈记要公布了重启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的具体时间。

现实与希望的落差

 

  乃堆拉山口边贸开通当天,仅下午3时至5时两个小时,就有98名印度边民和商人来逛市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丝绸、羊毛和圆珠笔。一位从杭州来的老板将一条价值16元人民币丝巾以80卢比或2美元出售。另一商户的每支1至2元的圆珠笔卖了1000多支。西藏一家专门经营羊毛的公司带来的100斤羊毛几乎全部卖完。

  重庆璧山号称“西部鞋都”璧山的徐尚容自驾一辆桑塔纳,于7月初就到了亚东,已接了印度客商上万双皮鞋的大单,印商还要求她尽快把童鞋也带来。在拉萨做小商品生意已有七八年时间的温州永嘉人周春满,在边贸市场开通首日,他带来的纽扣、拉链、服装,均被印度客人在1个小时里抢购一空。但是,这一天过后原来信心满怀的商客,基本都处在等待的煎熬中。

  7月7日,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开放的第二天,市场交易量为零,和前一天火爆交易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到7月12日,仁青岗临时边贸市场也只来了5名印度商人,而这5名印度商人,还是入驻中方市场来卖印度商品的。


2006年7月6日,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印度锡金一侧,来自中国西藏的藏民在重开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后进入印度境内。

  从江苏来的陈胜兵算了一笔帐,两国协定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开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每周一到周四上午10时至下午6时,也就是说,今年可以做边贸的天数只有48天,从亚东县城到仁青岗临时边贸市场,现在没有班车,包车上山单程需要80元,加上吃饭等等,每天这个柜台的成本就是700多元。陈胜兵倒确实没有指望今年就能赚钱,但他指望亚东的中印边贸势头和气氛能够升温。乃堆拉山口两侧的人流、物流能够越来越大,这样他就有希望。

  边贸一时不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印度方面的谨慎。

  中国方面原先曾设想直接把乃堆拉山口开放为中印两国间的第一个边贸口岸,但是印度方面还是坚持先开边贸,口岸的事下一步再谈。另外,印度方面至今坚持中国只能有15种商品可以自由进口到乃堆拉山口对面的印度境内。几乎全是中印边境地区的物产。很多商人担心,如果这里的边贸范围仅仅局限为少数当地物产,乃堆拉山口两侧的边贸要做大会很困难。

  同时,中方多次向印方提出的建立中国公安边防对印度移民局,中国海关对印度海关以及乃堆拉山口两侧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口的会晤机制,以便迅速有效地解决边贸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但印度方面一直没有回音。显然,被寄予以很高希望的中印边贸市场要实现正常运作,尚需一段磨合期。

一个好的开端


2006年7月6日,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举行的重开边贸通道仪式上,印度锡金邦首席部长查姆林(左)和
中国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右)剪彩。

  尽管中印边境贸易处于预热期,但来自各方的评价却并不低。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所问题专家姜景奎认为:中印边贸开放其政治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开放一个小小的边贸市场虽然可能不会立刻对中印贸易额产生太大影响,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中印两国不但可以增强贸易往来,更可以进一步增加两国互信,有助于加强中印两国关系。

  曾经参加中印双方会谈的印度代表团团长、印度商工部辅秘克里斯缇·费尔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贸易通道和边贸广场的恢复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揭开了印中经贸关系的新篇章。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扩大双边贸易,而且有助于两个伟大国家之间建立更加良好的双边关系。

  西藏自治区主管商务工作的副主席郝鹏同样非常看好中印边贸对西藏经济的拉动,他说,“去年,西藏进出口总额才两亿美元,中印亚东边贸开通后,即使中印贸易额的10%通过这个山口,西藏的外贸额也会增加十几亿美元,这对西藏的带动太大了。”

  美好的前景仍需要用耐心来实现。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