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扎什伦布寺的喇嘛医院

 

 

 

  扎寺喇嘛医院坐落在寺院内进大门的右边,医生白大褂内穿的都是绛红色袈裟。

  这所喇嘛医院占地1400平方米,本身就是一座古色古香、极具藏民族特色的建筑。目前医院有14名喇嘛医生,诊断方式用藏医传统方法,也用西医检查手段,医院有X光、心电图、化验室、B超等先进科学的诊断辅助器材;用藏药也用西药治病。

  扎什伦布寺医院历史悠久,原名叫“吉吉纳卡藏医院”,是西藏和平解放前“班禅堪布厅”所辖日喀则地区惟一一家医疗机构。当时有50多名经验丰富的老藏医,服务对象大多为上层僧侣、贵族和官员。

  和平解放后这种状况又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民主改革后。

  如今在医院的小院里我们看到,整洁的院内铺就了绿茵茵的草坪和石子曲径,依依嫩柳婀娜,五彩缤纷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派恬静、安宁的气氛。门诊室、输液室、透视室和取药窗口等处,排着一队队的农牧民、僧人等患者等待就诊、治疗和取药,秩序井然。

  医院四周的墙壁上画有藏医典籍《四部医典》壁画,内容包括听、闻、问、切、望等诊治和手术方法,还包括医德方面的要求。

  58岁的院长次平说;“每天来就医的人90—120左右,去年来此就医的群众超过45000人次,本寺僧人就没有计数了。”

  从医40年的次平院长说,医院实行普渡众生的佛教原则,要求每个医生都要有菩萨心肠,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

  说起这原则,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我是11岁出家到扎什伦布当喇嘛的。1964年,我被选派到江孜卫生学校学习西医,毕业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回到寺院却已无用武之地。后来就悄悄地拜师老藏医,那时我边干农活边给人治病,不谦虚地说,如今我已纯熟地掌握了藏、西医治疗方法。“文革”后期,尤其是1982年扎寺医院恢复,十世班禅大师来视察,他指示,医院要给农牧民群众看病,医生对群众要有菩萨心肠,。佛祖慈悲为怀,我们僧人医生更要治病救人、利乐众生。如今就眼前的说,寺庙里的病弱僧人能很快得到治疗,年老的我们经常巡诊、出诊,做到无病防有病及时救治。

  在收费方面,他说,医院收取药费为成本价,群众挂号只要交1元钱,就包括了诊断及所有普通常用药品的费用,而对寺庙的800名喇嘛则是免费治疗。

  院长告诉我们,医院刚恢复时只有一间小房子,有一根柱子大(16平方米左右),后来发展了也就两三间平房。随着来朝佛的人多了,知道我们收费低廉的群众也多了,看病的人多了,地方就显得太窄了。1997年左右,在香港红十字会爱民基金会的赞助下,我们扩建了医院;1996年第二批援藏时,上海市闵行人民政府投资70多万元对医院又一次扩建,扩建后的医院已于2003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这所小小的医院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援:国际卫生组织的官员来考察过,他鼓励我们继续做好这项服务大众的事;瑞士红十字会为我们培养、培训过多名医生;日本一个考察团曾送我们一台旧的B超机;卫生部副部长也曾来视察过,上个月(04年8月)还送我们一台崭新的B超机,并从成都请来技术人员培训我们的医生。十一世班禅也说过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会有办法解决的。

  刚刚取完一塑料袋藏药的患者边巴对我们说:“喇嘛医生态度好,看病用心,药费也很便宜。”66岁的边巴是一位牧民,家距日喀则市100多公里,这次到扎什伦布寺一是朝佛、还愿,二来检查一下身体,一举两得。

  次平院长说:医院除了西药及贵重藏药从外面购买外,普通藏药多能自己生产,目前可以生产四五十种藏药,年生产2000多斤。原来我们自己采过草药,但时间和人力都不允许,现在我们草药的来源一是从农牧民那里、从内地买,二是靠尼泊尔、印度进口,这样使我们的医生更专业化了。

  我们院的医生都很勤奋,医院要求大家每人起码要有两种技能,这样如果一人不能来上班,也有人顶班,我们自己累点却不耽误病人。多少年来我们总结出的规律是,群众多在上午来看病,所以下午就组织大家学习,比如星期三学习业务,星期四学习汉语文,星期六打扫卫生,原来还组织大家学习英语,但请的老师太忙,学了一段时间后只好作罢。按规定星期天休息,但是很难说,有时根本休息不成。如果遇上藏历年给大家长放假休息,医院关门,群众更会叫苦不迭。

  次平啦说,14名医生不仅要看病、治疗患者,还要承担藏药的生产任务,患者多的时候连吃饭时间也没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院里每月给每个医生200-600元,比着社会上同行的收入,面对不少次的盛情高薪邀请,院里老少僧人医生没有一个动心。佛教的宗旨就是多做善事、广结佛缘、利乐众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