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让藏文更靓丽--《中国西藏》杂志刊标设计随感

 

  设计说明

  创意:以文字为元素,以黑白空间为载体来形象构成“中国西藏”的特色文化。并以独特的风格留给读者深刻印象。

  形式:以藏、汉二文构成印章形式。在大气中见精细,在厚重中求活泼。

  内容:①主体为“西藏”的藏文字母“”。二个字母的空间左为雪山,右为牦牛,以代表高原风貌。

  ②藏文上加字””变形成一本展开的杂志,与下方竖向的竹笔组成“西藏”英文的第一个字母“T”并象征写作与成果。

  ③外沿为“中国”英文第一个字母C,代表祖国。整体为椭圆形、似地球。象征中国西藏走向世界。

  设计者:叶星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为《中国西藏》杂志刊标的设计最终以一个抽象藏文字母“”完成。其全过程是一个对藏族文字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传统文化来为现代题材服务的过程。

  藏文与创造

  早在公元7世纪,吐蕃大臣吞弥·桑布扎就前往天竺南部,献出黄金向大婆罗门礼敬学习文字,历尽艰辛后“顿开智敏之机,遂高举智慧之炬”,后又苦心经营,将天竺各地区字型字体加以创造后融为一体,“成圆襟具足之西藏文字也”。后又经精通五明的大学者改变字型,创造“有头字”与“有角字”。吞弥还求教于班智达拉日增格“遍学一切声明典籍,精通五明学处”才进行各类佛经的翻译与藏文的广泛运用,并将“吞弥所呈现新字刊在真科乃多庙岩山之上”。

  公元13世纪,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在凉洲期间给蒙古人创造了一套“齿形”文字。八思巴又奉成吉思汗之命,根据藏文字母,创造了另一套记录蒙古语和拼写一切文字的符号系统,称之为“方块字”或“八思巴文”并常用于颁布皇帝圣旨、帝师法旨及各类高僧帝王的印章。与其说这是一枚印章,不如说是一件由文字组成的图纹,由图纹构成的印章。

  形象与感悟

  藏文(楷书)是画出来的,是苦心经营后由直线、曲线构成的,排成一行像精美的连续图纹,更像队列整齐的士兵,下面有腿站立(字脚),头顶着卷草或展翅的雄鹰(上加字)。藏文(草书)是写出来的。下笔果断流畅、潇潇洒洒、一气呵成,其豪放飘逸如行云流水、姿态万千,也似藏民族的特色,在粗旷中具精致,在无畏中见柔情。

  《中国西藏》杂志也是以成千上万文字组成,在字里行间让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真实、社会的发展;看到了环境的艰苦卓绝、人民的勤劳智慧;展示了雪域的山山水水,气象万千。就这样,杂志以多种文字和图片,带着祖国与民族的重托,背负着历史的使命飞跃千山万水,让人们读着那字字句句,走进那字里行间……

  构思与结果

  接到为《中国西藏》杂志设计刊标的任务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上思绪,首先抓住的就是四个字:中国西藏,具体表现的就一个藏文字母“”。“中国西藏”份量很重,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个重要省份——西藏。“中国西藏”意义极深,表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将如此重大的份量,将一个藏文字母浓缩于方寸之中,如同一道难解的课题,让人诚惶诚恐,难以下笔。

  感谢吞弥·桑布扎创造古藏文的精神给予我勇气;感谢以八思巴文制出的印章给予我智慧;感谢杂志社的重托给予我信心和力量。于是我又翻出搁了一年之久的旧稿,在浓茶、香烟的陪伴下绞尽脑汁、一处一处掂量,一笔一笔推敲,硬要将这个藏文字母变出花样、逼出名堂,使之更加精彩靓丽。

  几经反复,最终让这个神圣的字母横跨整个空间,并加粗变形后加强其稳定感、厚重感与视觉冲击力。将全部黑白空间巧妙的幻化为具有高原特色与象征意义的图文符号:

  主体藏文字母“”代表西藏,将左面的字母“”的空间留给雪山、江水,将右边的字母“”的空白让给牦牛,将上加字“”夸张为展开的杂志。杂志下方的一支竖立的竹笔,象征民族文化,并和杂志横向符号结合成“西藏”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T”。上方以汉文中国西藏、闪烁的星星及三条弧形彩虹构成,象征“中国西藏”的吉祥与辉煌。外沿为“中国”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整体为椭圆形、似地球,象征中国西藏走向世界。也似一枚藏汉二文印章,将盖在《中国西藏》杂志上。

  画的是符号,写的是思想,如能给杂志增添光彩,便是我的愿望。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