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雪域之音—祝贺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


 


放声歌唱

 


慰问解放军

 


下乡慰问藏族老乡

 


和毛主席在一起

 


和周总理在一起

 


在老师的伴奏下唱歌

 


和音乐学院老师一起

 


即兴演出


给解放军战士补衣服

 


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演唱会演出现场。

 

  2005年12月21日,歌唱家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演唱会在拉萨民族艺术宫举行。社会各界纷纷前往观看演出。从1955年18岁的才旦卓玛第一次登台,这位歌坛常青树已经整整演唱了50年。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每一个从上世纪60年代走过的人都无法忘记才旦卓玛,因为她的歌声就像那个时代的血液,在还没有电视,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歌声曾风靡了整个中国,牢牢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1937年,才旦卓玛生于西藏重镇日喀则一个农奴的家庭。才旦卓玛在藏语中是“长寿仙女”的意思,虽然出生在农奴家庭,但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美丽、长寿。

  西藏是歌舞的世界,才旦很小的时候就会唱藏族民歌。

  小才旦卓玛开始牙牙学语时,便时常跟着大人们情不自禁地轻轻哼唱。她的父亲和二姐会唱藏戏。每逢藏族民间传统节日,如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等,都有演出藏戏的风俗。聪颖的才旦卓玛耳濡目染,很快学会了唱藏戏。只要一到过年过节,才旦卓玛的歌声便会博得满堂喝彩。

  西藏和平解放后,日喀则成立了文工团。文工团距离才旦卓玛家很近。一有空隙,才旦卓玛就跑到文工团练功房的大门前,从门缝里偷偷地观看文工团演员练舞、说快板书和唱歌。1955年才旦卓玛作为日喀则地区的青联代表到拉萨出席西藏全区的青联代表大会,并在大会的文艺晚会上一展歌喉,演唱了她从一位老艺人那里学会的牧歌。那悠婉而清亮的歌声打动了所有在场的代表,才旦卓玛一鸣惊人。

  1957年初,日喀则文工团正式吸收她为独唱演员。

  1958年,出身农家、从来没读过书的才旦卓玛终于进了第一所西藏公学学习。半年后,著名的上海音乐学院要办“民族班”,来到西藏公学挑选学生。当时,才旦卓玛当着上海音乐学院主考老师的面,唱了两首歌,一首叫《牧歌》,就是《东方红》中《毛主席的光辉》前面的一段山歌,还有一首叫《献给毛主席》。“虽然老师夸我声音不错,可是我既不识字,又不懂乐理,如果按音乐学院的专业要求,我连做梦都不敢想自己会被录取。所以我说我的艺术道路全是党给开辟的。”才旦卓玛深情地回忆说。

  由于从小学直接上大学,才旦卓玛的文化水平和音乐理论基础很低。因此,无论从哪方面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刚来上海音乐学院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她和老师之间很难沟通。好在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王品素教授。开始,才旦卓玛完全按照学校别的学生一样练发声,因为语言不通,她甚至根本唱不出来,王老师可犯了难。后来他想了个主意:“你教我几句藏语吧,我会说藏语,可能沟通起来就方便多了。”为了摸清藏语的发音特色,王品素教授请班里的一位会说汉语的同学帮忙当翻译,让才旦卓玛当起了自己的藏语老师。这样足足持续了半年时间。

  才旦卓玛说:“在我之前我们学校有些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原来唱得挺好,后来到这儿来改学花腔,学回去不受当地群众欢迎了。学校知道后,要求老师对我们这批学生,一定要保持住我们的特色,不要动我们的嗓子。我们缺什么,补什么,在我们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般来说,在音乐学院里学生一般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和风格来学习。而按照学生自身特点来组织教学,对于老师们来说是很困难的。“当时虽然我的声音很亮,但是喉骨很硬,唱歌的时候,声音也感觉很硬,气息也不会用。”经过反复研究后,王品素教授决定让才旦卓玛在继续保持自己原来的演唱风格的基础上,慢慢传授一些西洋科学发声方法给她。王教授曾经对才旦卓玛说:“不管什么民族特点,唱法应该是科学的。在这个基础上,为了保持民族的个性,可以在咬字、发声、共鸣上作适当的调整。”

  周总理、陈毅等革命老前辈对才旦卓玛也非常关心,他们见到才旦卓玛时经常讲:“才旦,怎么样,学习怎么样,要好好学习,学好了回西藏,好好为人民服务。”有一次到上海去,陈毅说:“才旦,你离开西藏时间长吗?”才旦说:“四五年了。”他说:“你一定不能脱离西藏,脱离西藏长了,你的酥油糌粑味道就没有了。你有时间还是要回去,不然时间长了,你唱歌就没有藏族味道了。”

  1964年,才旦卓玛跟随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尼西亚,当时,她演唱了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总理问在座的印度尼西亚领导:“怎么样,歌词听不听得清楚?”当时印尼领导回答:“其他都可以,就是有一句不太清楚。”当时总理马上告诉翻译记下来。总理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才旦卓玛,说要唱好,咬字要准。最让才旦卓玛感动的是,第二天总理回国,他们几个演员到机场送总理,当时送总理的有好多人,都想和总理握手,总理过来握着才旦卓玛的手说:“才旦,昨天那个词一定要好好练。”

  正因为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才旦卓玛才始终受到国内外各界的欢迎。前几年,她被英国人请去,录了一盘叫《英格玛》的带子,在很多国家都受到欢迎。连我国外交部的人都说:才旦卓玛确实是个天才,唱了50年,嗓子还那么亮,她一出去,可给中国人长脸了!

  有人说,唱民歌的人,艺术生命不会很长久。但是作为著名的藏族歌唱家,年近70岁的才旦卓玛多年来始终保持一副亮丽如初的好嗓音。才旦卓玛说:“王品素老师曾经对我说,年轻的时候可以使劲大声唱,但是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要注意保养嗓子并且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身体健康、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好,才能保证自己的声带同样健康。因此年龄大了身体锻炼和气息锻炼非常重要。除此以外,在有演出的时候,她就注意少一些应酬,少用点嗓子,多一点休息,并适当进行一下锻炼。

  “作为一位歌唱家,保持一副好嗓子,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观众负责。”关于艺术家的称号,才旦卓玛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这是人民给的荣誉,但是自己还应该时刻记住,不要辜负人民给的这么多荣誉。只要人民需要艺术,不管是在哪个环境下,我都要唱,我要用我的歌声很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旦卓玛即便担任了西藏自治区的政协副主席,走在街上,很多人都会认出她,拉着她的手说:“阿佳(大姐),给我们唱个歌吧。”才旦二话不说,张嘴就唱。 

  经过了多年演艺生涯的磨练和实践,才旦卓玛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和体会。按理说时到如今也该可以教几个徒弟了,但是这位老艺术家非常谦虚。“老师的素质很重要。就拿我来说吧,虽然有了点成就,但是要成为一名非常好的老师,我觉得从很多方面还有缺陷。而且,教学生不但要自己唱得好,还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我虽然不直接带年轻演员,但我会经常与年轻演员探讨演唱体会,给他们提一些建议。我在演唱和发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和年轻演员进行探讨和交流。”

  从12月22号的演唱会开始揭开了才旦卓玛艺术人生50周年的系列活动。23号由才旦卓玛率西藏歌舞团赴湖南,在毛主席故乡韶山、湘潭举办“西藏文艺家深切缅怀毛主席--祝贺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应云南省邀请,才旦卓玛一行又赴云南进行专场演出。为纪念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西藏文联编辑出版了画册《高原歌魂--才旦卓玛》和专著《雪域之音--才旦卓玛传》,并于12月26日在湖南湘潭举行了首发式。

  而才旦卓玛自己则用最朴素的方式纪念了自己从艺50周年的日子。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